随着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近3年来,南京两级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440526件,执结419101件,执行到位金额499.58亿元。
(资料图)
《法治日报》记者从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南京法院积极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夯实协作联动基础,健全执行联动机制,狠抓执行质量效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综合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失信必惩拒执必打
近年来,南京法院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制裁拒执犯罪,进一步细化、规范拒执犯罪的证据线索收集和移送流程,全面提升打击拒执犯罪的能力水平,推动形成对拒执犯罪行为的强大威慑力,在全社会营造惩治拒执犯罪的浓厚氛围,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移送案件线索87件97人次。
为进一步加大对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犯罪的宣传教育,南京中院在发布会上发布了打击拒执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包括被执行人恶意及虚假交易转移财产、欠款不还仍高消费和对外投资、暴力抗拒执行打伤执行干警、“转移支付”规避执行、恶意阻挠腾房等多种类型,对进一步维护司法权威性,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促进全社会诚信建设、法治建设具有示范导向作用。
其中,由建邺区人民法院办理的徐某某与徐某的小额民间借贷纠纷案,面对被执行人徐某拒收执行法律文书、拒绝报告财产情况等一系列抗拒执行行为,该院依法对徐某作出罚款1500元的决定,并以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处徐某拘役两个月,案件取得良好示范效应。
南京中院副院长黄德清介绍,为强化执行强制威慑,有力推动拒执罪适用落地见效,在市委政法委的支持下,南京中院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会签打击拒执犯罪的会议纪要,对精准打击拒执犯罪、提高执行强制威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协作联动高效查控
8月10日,南京召开全市综合治理执行难协作联动领导小组会议。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综合治理执行难协作联动领导小组组长徐锦辉在讲话中指出,南京市正处于由“基本解决执行难”向“切实解决执行难”提速换档的关键时期,全市两级法院和各板块各成员单位应提高政治站位、密切协作联动,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境界上加大执行力度。
“为健全巩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推动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走深走实,南京法院在破解查人控车难题、拓宽财产查控范围、优化房产查控工具、促进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组织推进,进一步形成整体合力,综合治理成果持续扩大。”南京中院执行局局长郑之平介绍。
据悉,在银行、车管所、人社局、证监局等单位支持下,南京法院利用网络手段可快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及时掌握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房地产、车辆、证券、社保、公积金、互联网银行信息。3年来,通过“点对点”“总对总”查询反馈信息1050.48万条。在公安机关支持下,南京法院在查人找车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有效控人控物。
针对拒执案件中常见的房产查控难问题,南京法院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升级不动产线上查控平台,实现不动产线上一键查询、查封和解封,每周办理超300件次。在市司法局支持下,南京中院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律师参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九项举措》,发放律师调查令6000余份,依法支持律师参与执行调查。
宽严相济助企重生
由溧水区人民法院办理的昌黎县某公司与南京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昌黎县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焦某将公司应收500余万元款项转入其妻子名下,挪作他用,未履行还款义务,致使法院生效判决无法执行。
面对这一情况,溧水区法院果断采取双罚措施,以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该公司判处罚金10万元,并以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焦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有效警示了意图利用公司名义抗拒人民法院执行的单位和个人。
近年来,南京法院一方面秉持“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严厉打击部分企业负责人通过各种方式将本应偿还债权人的财产隐藏、转移等拒执行为,积极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坚持宽严并济、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落实《关于司法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举措》,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精准采取执行措施,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生产经营的影响,坚决防止执行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
据悉,为助力失信企业和个人走出困境,南京法院积极推动建立被执行人信用保护及信用修复激励机制,精准适用预惩戒措施,开具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通知书1674份,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同时,积极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搭建诚信被执行人(自然人)经济重生智能工作平台,现已退出失信企业主体5553家,涉及案件22697件,有效支持企业恢复生机、重返市场,帮助诚实而不幸的被执行人走出“债务泥潭”。